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水平,强化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能力,2025年5月14日晚,四川省第一退役军人医院杨莉副院长受邀莅临我校,在艺术交流中心开展题为"常见精神障碍与心理危机识别处置"的专题培训。全校辅导员及学生工作队伍代表参与学习,共同探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系统解析精神障碍特征 夯实理论认知基础
培训伊始,杨莉副院长以临床医学视角切入,系统阐释了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核心症状与鉴别要点。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将抽象的医学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作指南,重点指导辅导员如何从学业表现、人际交往等日常观察中捕捉异常信号。她强调:"早期识别需要兼具专业敏感性与人文关怀,既要避免过度诊断,更要防止危机漏管。
构建危机识别多维框架 提升精准干预效能
针对心理危机处置这一核心议题,杨莉副院长创新提出"四维评估模型":从情绪波动幅度、认知偏执程度、行为异常频次、生理应激反应等层面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并详细解读心理危机统一性、协调性、稳定性三大判断原则。通过情景模拟演示,帮助参训人员掌握危机分级标准,明确从一般心理困扰到严重精神障碍的干预响应流程,为构建校园心理安全防护网提供科学支撑。
强化谈心谈话技术规范 优化人文关怀实践
在沟通技巧培训环节,杨莉副院长特别指出:"有效的心理疏导始于安全的对话空间。"她系统传授了"环境营造-倾听技术-提问策略"三阶沟通法:通过物理空间私密化布置营造信任氛围,运用"复述确认""情感镜像"等倾听技术建立共情连接,借助"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同时警示避免说教式回应与过度价值判断。
恪守生命至上工作原则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培训尾声,杨莉副院长着重强调心理健康工作的四项核心原则:始终将生命安全置于首位,建立"辅导员-心理中心-医疗机构"三级联动机制;注重特殊时间节点风险排查,完善重点人群动态台账;强化法治思维与证据意识,规范工作记录与转介流程。这些原则为辅导员队伍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划定了专业边界与伦理底线。
此次培训是学校推进辅导员队伍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后续将持续深化医校合作机制,定期开展专题研训,为守护学生心理健康、构建平安校园提供坚实保障。
一审一校|周劲一
二审二校|王耀鹏
三审三校|唐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