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育人新篇章,技育时代新人】全体辅导员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
日期:2025-05-14 16:37:45  来源:学生工作部(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全新挑战,四川传媒学院于2025年5月7日至9日组织全体辅导员及学工干部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同步开展专题研讨,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校党委常委、学生工作部(处)长唐杰全程参加了培训。

聚焦前沿 构建AI育人知识体系

本次培训以“人工智能赋能立德树人”为核心,通过“专题报告+案例解析+专题研讨”立体化模式展开。在教育部统一部署下,参训人员系统学习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强国建设”“AI赋能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教育评价智能化转型”等前沿课程,深入剖析“科技进程中的青年”“AI时代思政教育互动范式”等典型案例,全面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教育场景应用路径及伦理规范框架。培训期间,学校在艺术交流中心、辅导员发展中心集中设置学习专区,让全体辅导员都能做好主动拥抱时代的准备。

深度研讨 凝聚育人创新共识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于5月8日、9日分阶段组织专题研讨。参训人员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实施路径”“AI时代辅导员核心能力建构”“人机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三大主题展开头脑风暴,形成三项实践成果:一是确立“技术赋能不替代、智能辅助不依赖”工作原则,明确AI在学情分析、精准思政等场景的辅助定位;二是制定“辅导员AI素养提升计划”,构建“通识培训+专项进阶+实战演练”三级培养体系;三是启动学工AI助手搭建团队,让人工智能早日与学生工作磨出火花。

踔厉奋发 书写教育现代化答卷

此次培训既是应对时代变革的“主动应战”,更是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一招”。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思政教育”创新实践,推动辅导员队伍向“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转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队伍保障,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经过三天扎实的培训,辅导员老师们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史潇玲(有声语言艺术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17年):

参加了全国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让我深感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机遇与挑战。通过专家案例解析,我认识到AI技术能有效赋能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为精准思政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面对AI创作引发的学术诚信等问题,我们更需强化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我将保持开放学习态度,主动掌握人工智能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坚守育人初心,在AI应用中注重人文关怀,用教育智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技术变革。

付涵玉(国际教育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13年):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技术虽热,育人为魂,在这场AI赋能教育的修行中,科技终是拓荒的犁,而泥土深处永远栖息着人性的根系。当算法将青春铸成星轨,我们仍需以掌心温度校准每粒星辰的坐标,这场AI与思政教育的邂逅,将是硅基与碳基文明在银河悬臂上的永恒共舞。

陈鸣凤(编导艺术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7年):

参加此次全国高校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让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育人格局。沈阳教授系统性的技术解构,使我对AI如何深度融入学生工作有了立体认知——它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育人范式的转型升级。过去碎片化的学生数据,在智能分析系统中汇聚成动态成长画像。学业轨迹、心理波动、社交特征的多维关联分析,让精准育人从理念走向落地。当AI助手可以处理80%的常规事务时,辅导员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价值引领与生涯指导,这正是技术赋能的人文价值。

甘丽丽(舞蹈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6年):

此次培训班让我收获颇丰,既能及时响应学生诉求,又能将辅导员从重复性事务中解放出来,聚焦学生深层次思想引导与个性化发展需求。人工智能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坐而论道,步入起而行之”,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樊一江(表演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5年):

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全国辅导员人工智能培训班后,我深感人工智能为辅导员工作开启新视野。它打破了传统工作的诸多局限,如智能预警系统可精准关注学生动态,大数据分析助力精准把握学生需求。在这个数字化浪潮下,我们辅导员不仅要提升自身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握,更要善于利用其优势创新工作模式。这是一场教育与科技融合的变革,我们要积极拥抱,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中,更好地陪伴学生成长成才。

谢可瑞(数字媒体与创意设计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1年):

非常荣幸参加教育部面向辅导员队伍举办的人工智能专题培训。作为一名入职一年的青年辅导员,这次培训让我深受启发、收获良多。培训内容高规格、有深度,特别是怀进鹏部长从科技变革角度出发,引导我们“跳出教育看教育”,让我更加意识到,在人工智能时代,辅导员不仅要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更要成为技术变革下的教育实践者。三天课程中,专家们围绕AI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精准资助等方面进行讲解,让我看到AI技术为育人工作带来的巨大可能,也让我明白,未来的学生工作更需要我们既有温度,也要有技术。作为“离学生最近的人”,我将不断提升数字素养,积极探索AI时代下更科学、更高效、更有温度的育人方式。

谢嘉玟(舞蹈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1年):

作为入职一年的新辅导员,此次培训让我在“技术焦虑”与“育人初心”的碰撞中,找到了破局方向。初任辅导员时,我曾对AI融入学生工作充满担忧,担心AI会削弱师生间的情感联结。此次培训让我意识到,AI与情感教育并非对立,而是成为延伸教育的触角、深化人文关怀的“数字伙伴”。这段学习经历让我坚信,未来辅导员的育人智慧将体现在"技术左脑"与"人文右脑"的协同创新中。当AI为我们擦亮观察学生的"第三只眼",也更需要辅导员锤炼洞察学生心灵的“第一颗心”,在智慧校园的沃土上,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一审一校|周劲一

二审二校|王耀鹏

三审三校|唐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