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端午·行走的思政课】国际教育学院以多语种实践传承文化根脉
日期:2025-05-30 14:40:11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 

 外语诵读声穿透森林的静谧,当非遗手作与自然草木相融共生,国际教育学院将端午节搬进森林课堂,以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让传统节日成为文化自信的鲜活教材。这场“粽香传情·森林诗语”主题活动,不仅是一次节庆体验,更是一堂跨越语言、学科与实践的思政大课,在行走中感悟文化根脉,在对话中传递中国声音。


 

行走的语言课堂:多语种解码端午的文化基因

在森林的绿意中,外语学院教师以英、日、韩三语重构端午叙事,将屈原精神、龙舟竞渡等文化符号转化为世界语言,搭建起中外文明对话的桥梁。

国际教育学院的英、日、韩外语教师以别开生面的“移动课堂”形式,带领学生用不同语言表达“端午安康”的祝福。学生们用外语诵读端午诗词、演绎民俗故事,林间回荡着大家端午安康的多语祝福,展现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交融• 实践中的文化自信:学生用多语种录制端午祝福词,通过社交媒体向海外传播,让“端午安康”的祝福跨越国界,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传播力。

       

 

行走的非遗工坊:自然与匠心的双向奔赴

森林手作课堂将非遗技艺与生态理念结合,让传统工艺在自然场景中焕发新生。在树荫下的手工坊中,师生们以自然为灵感,制作蕴含端午文化的创意挂件。师生以粽叶编织艾草香囊,用松果、藤蔓制作“森林系”挂饰,将劳动教育、美育与环保意识融入指尖艺术。

 

行走的文化根脉:从森林到世界的思政答卷

这场森林端午,以“大思政”格局串联起文化认同、学科融合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责任。国际教育学院教师在活动中嵌入“屈原精神与新时代青年担当”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民族复兴的内在联系,呼应“行走的思政课”中“知行合一”的育人逻辑。

   

从多语课堂到森林手作,从文化解码到全球传播,国际教育学院以“行走的思政课”打破传统教育边界,让端午节成为一堂“有风景的思政课”。正如参与学生所言:“我们不仅是在学习语言,更是在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

           

未来,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以“行走”为笔,以文化为墨,在山水之间书写立德树人的时代答卷。